用最佳成本結構提升系統效能 SSD介面標準兩大最佳選擇–M.2、NVMe Gen4
無論一般電腦或工業電腦,只要看規格表,都很容易在儲存介面欄位上看到「M.2」,究竟這個字眼是什麼意思?它在工控領域的用處為何?
M.2是電腦主機板的擴充介面標準之一,由PCI-SIG和SATA-IO兩大組織制定,原先命名為NGFF (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),2013年更改為M.2,不過仍有業界人士用NGFF稱呼此標準。
M.2的介面型態就是常見的〝金手指〞,由於小型M.2的外觀尺寸適合多種擴充卡類型,因此常被用於Wi-Fi、藍牙、NFC、SSD等擴充卡,讓設備具有無線通訊傳輸或增加資料儲存容量、提升讀取速度等功能。現在工業電腦的應用多元,若主機板全部客製化勢必耗費大量開發時間,預留M.2槽位可以視當下應用端需求調整功能,提升主機板的設計彈性,並縮短開發時程。
在M.2出現之前,SSD最常用的傳輸標準為mSATA,不過mSATA的介面尺寸固定,而市場對SSD的容量需求大幅提升,如果繼續使用於mSATA,SSD只能在原有的體積上增加容量,如此一來單位儲存成本會大幅增加,相較之下M.2則提供了不同的介面尺寸。目前SSD外觀尺寸的寬度均為22mm,長度則視內部的快閃記憶體數量決定,目前有30 mm、42 mm、60 mm、80 mm、110 mm等,M.2也有上述各種尺寸插槽,而工業電腦主機板在設計時,也會視應用挑選M.2插槽類別,一般來說,手持式裝置或設備所處場所位置較小的工業電腦,由於空間有限,需要儲存的資料也不多,通常會選擇22mm x 30mm或42mm的規格,如果空間較大,且高效能要求偏高的系統則會採用22mm x 60 mm、80 mm、110 mm的M.2規格。
除了可用合適的體積尺寸讓效能最大化之外,M.2的另一個好處是只要置入插槽中就可以傳輸資料,不須另外連接傳輸線與電源線,可大幅簡化主機板的設計,因此SSD是所有技術中採用M.2標準比例最高者。在上述兩大優勢下,M.2標準逐漸成為SSD的主流標準,至於傳輸速度,M.2與mSATA、SATA 3.0一樣,均為600MB/s,可滿足絕大多數應用需求。
除了M.2之外,SSD的另一個重點傳輸技術是NVMe(非揮發性記憶體通訊協定)。NVMe是專為SSD設計的標準,與傳統機械式硬碟的AHCI標準相較,NVMe不僅指令佇列數量與佇列傳輸的指令數更多,傳送指令所需的CPU周期數與延遲時間也更短。採用PCIe進行資料傳輸的NVMe SSD,在頻寬與回應速度的表現都更優異。近年PCIe從Gen3走向Gen4,傳輸速度提升兩倍後的SSD,可以支援要求更高的應用程式與運作負載,在使用彈性與頻寬可用性也更高,再加上節能的表現更佳,因此適用於資料量龐大的系統。
觀察市場狀況,M.2已是工業電腦常見的規格,PCI NVMe SSD Gen4也來勢洶洶,將成為SSD的下一波主流標準,友通資訊旗下已有多款產品內建M.2,目前正積極布局PCI NVMe SSD Gen4,友通資訊旗下就有多款產品內建此標準,研發與業務團隊也會針對客戶應用提供專業意見,想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者,可與我們聯繫。
也可以上我們官網了解更多有支援M.2的主機板產品系列: https://www.dfi.com/tw/category/index/1